首页 >> 海南荩草

在传承中求创新 在创新中谋发展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转型发展纪实

蒙自农业网 2023-04-20 13:35:55

在传承中求创新 在创新中谋发展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转型发展纪实

2021年4月,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来自江苏省地质微调电容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以下简称江苏地质一队)的轨道安全监控系统在展会上亮相,“轨道交通的安全施工离不开地质数据的支撑,在这个方面地质人有着独特的专业优势,‘大数据’的运用给当下地质工作带来了新的变革和前景。”面对前来参观的观众,系统主要研发人员施烨辉侃侃而谈。

这样的科技创新在江苏地质一队已经成为常态。转型创新发展,归根到底是要由内而外发挥作用,从“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信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多套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到“我的一队”手机APP系统研发,江苏地质一队正高高擎起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大旗,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支撑服务地质灾害防治、助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为重要抓手,把创新发展理念贯穿高质量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逐步实现从被动创新到主动创新,从表层创新到深度全面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京地铁5号线水上勘察项目

地质到“地智”

践行地质工作新使命

成立于1958年的江苏地质一队,和全国许多地勘单位一样,曾以地质找矿为建队初期的主要工作,先后发现矿产地55处、矿种43个,探明储量的矿种31种,提出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成矿远景区15处,其中石膏矿、凹凸棒粘土矿、蓝宝石矿、岩盐矿、芒硝矿等矿种均为江苏省首次发现。完成的南京市梅山铁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探明金金属量6000余公斤,达到中型金矿规模,总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近30亿元。江苏地质一队被原国土资源部表彰为找矿专项工作“先进集体”。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在各个领域先行先试、锐意改革的经济大省、开放大省,也赋予了地质工作新的使命和任务。江苏地质一队紧扣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投身国家和地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勘察施工领域,先后参与了老挝首都世界贸易中心、港珠澳大桥、江苏大剧院、南京紫峰大厦、南京国际展览中心、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高速铁路、地铁等数万个项目,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前瞻性、决策性的技术支持。

随着江苏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面对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要求,新时代地质工作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转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形势变化;另一方面,地质工作正在由传统的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向全面支撑服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拓展,地质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自主研发南京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江苏地质一队积极适应新时代,主动经受市场的“千锤百炼”,依托建队至今掌握的30余万个钻孔数据,逐步完成海量历史地质资料的整合,充分挖掘地质数据价值,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先后共投入科研资金近4000万元,科技投入占年经营收入比值平均超过3%,拥有各项专利、软件著作权40多项。依托省、市、局级多家科研创新中心,组建了由岩土工程博士后领衔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咨询团队、由省部级专家领衔的地质灾害防治专业团队等多个科技创新团队,持续输出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2019年,该队智慧监控中心建设完成,将先进信息技术、传统产业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构建生产、经营和管理智能运作体系。同时,队属三家企业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三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地勘单位。

开展隧道安全巡查

智勇双全

勇担地灾防治新使命

2016年,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地质环境保护技术中心在江苏地质一队成立,作为南京市地灾防治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致力于将地质工作经验与地灾防治要求有机融合,通过运用“互联网+地灾防治”“大数据平台”等,不断提升地灾防治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南京开展地质工作60多年,我们掌握了大量地质资料,比较清楚这里的地质情况,4年来6000多人次的地灾巡查,也让我们对地灾防治工作有了切身的体会。”南京市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刘刚这样说。

2020年,江苏省多地发生多轮强降雨,多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在该队智慧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南京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正实时更新着全市各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而在户外,系统实时自动定位各技术人员位置,规划巡查路线,对全市10个区26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拉网式巡查。3年前,当地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简易,人员专业性不强,存在信息汇总滞后等问题,江苏地质一队自主研发了这套信息系统,并在全省多地逐步推广运用,实现了巡查信息的远程一键上报和实时自动汇总,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南京市大平山铜矿外围普查

2020年6月中旬,南京技术中心接到通知,受短时强降水影响,栖霞区迈皋桥街道一小区出现滑坡迹象。该中心立即派遣专家带队赶赴现场,迅速指导当地相关人员立刻开展应急救援,用防雨布覆盖滑塌地区,设置临时排水槽,对下方挡土墙采用钢柱临时加固等,并用全自动测量机器人24小时全程监测临近滑坡点房屋和滑坡土体。

为最大程度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既要提升“被动防守”的应急响应能力,更要提升“主动出击”的预测预警水平。2017年7月,南京市技术中心建设完成南京市典型滑坡智电气柜能监测预警示范工程,每天自动收集整理位移数据、水文数据、观测数据8000余条,累计处理各类数据近150万条,运用北斗卫星遥感、信息自动化、智能传感等技术实现了管理支撑层级化、数据采集智能化、监测手段多样化、预警预报及时化和信息服务一体化的“五化”模式。2019年9月,南京市首个“互联网+地质灾害监测”区域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南京市溧水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通过专家验收,为南京建设市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除此之外,南京市技术中心还开展了“南京典型间歇性蠕动滑坡滑动机制及防治技术专题研究”等机理研究,建立滑坡模型,着力探寻南京市地质滑坡成因。

汤山地区地下热水系统非稳定渗流与热量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

智慧赋能

打造创新发展新业态

回顾建队60多年的历史,工程勘察、工程施工等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曾是江苏地质一队的主要业务。随着市场不断变化,零星的“单打独斗”转变为更具集聚效应的“抱团发展”,通过不断创新谋求更大的发展。

依托数十年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和30余万个遍布全国的地质钻孔数据,江苏地质一队以“建设生态江苏、美丽江苏”为导向,积极发掘地质工作的延伸潜力。2017年,南京市汤山地区地下热水资源调查与规划评价项目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汤山地区地下热水系统的非稳定渗流与热量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南京江北新区化工园区土壤污染调查及土壤修复研究、南通西夹具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监测项目,承接南京黑墨营地块场地污染调查工作,取得多项土壤修复领域的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参与长江经济带(南京段)废弃露天矿山摸底核查、编制完成了《南京市长江沿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参与了南京六合、江宁汤山方山、苏州西山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为普及地质学知识、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积极参与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为地下空间规划、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参与国家“地球深部探测重大项目”示范工程——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精细探测”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江苏地质一队大力开拓地下空间市场。2011年, 江苏省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隧道中心)在江苏地质一队成立,其自主研发的“城市轨道安全风险监控系统”逐渐升级成为涵盖工感应器程GIS、预警管理、盾构监控、信息统计等50多个模块的综合集成系统,并还在不断根据各地实际进行“定制化”升级,为保障轨道安全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2017年7月,隧道中心常州项目部在例行夜间巡查中发现多个环管片出现裂缝和破损,个别管片径向错台约20毫米,在完成应急处置确保安全后,项目部人员又自行研发出一套同步注浆管理系统。截至目前,隧道中心已占据全国轨道监测领域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7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

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

“借助‘互联网+地质技术’,集聚创新资源,多专业跨界融合,不但推动该队在隧道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监控咨询领域高质量发展,还带动了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江苏地质一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队城市地质工作正在逐步向防灾减灾管理、安全风险评估咨询、结构健康监测、隧道与地下工程运维监控、三维地质可视化与工程信息化服务等多个领域延伸,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也从北京、南京逐步向成都、常州、福州、南通、济南等城市拓展,创新发展的红利正在逐步彰显。

各项产业创新发展的背后,是生产力的解放,全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江苏地质一队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地勘单位”“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先进单位”“全国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首届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称号,涌现出“江苏省文明职工”“江苏省省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手”“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南京好市民”“南京市技术能手”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全队高质量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江苏地质一队已走过60余年的历程,时光荏苒,回首过去,多少蓝图成现实,展望未来,无限风光在征途。江苏地质一队将继续创新发展,续写新的篇章。

南昌治前列腺炎哪个医院最好
北京治疗癫痫有名的医院
南京治疗早泄的医院
友情链接